口利于病”,齊威王的政治開明與鄒忌的獨出心裁的勸諫藝術(shù)是分不開的。
屈原投江,伍子胥自刎,司馬遷被宮刑,皆因不注意進諫的藝術(shù),導(dǎo)致身首異處。(www.affluentharvest.com)開明君主唐太宗,也曾經(jīng)被魏征氣得揚言一定要殺了這個“鄉(xiāng)巴佬”。由此可見,能夠?qū)ⅰ爸已浴奔右园b使之“順耳”的確是一門藝術(shù)。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當今和平共和時代,建言建議者不必再擔心因言獲罪。在金創(chuàng)股份,職工提建議無須像鄒忌那樣拐彎抹角,有什么治企良策盡可以暢所欲言,很多技術(shù)人員、普通職工提出的建議,都得了采納。獲得合理化建議獎的能夠被公司評為技術(shù)員或者更高的職稱,享受相應(yīng)的待遇。說得不對的,也絕不會追究建議者的“責任”,鄒忌的“包裝藝術(shù)”再也沒有了市場。
篇三: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感
《鄒忌諷齊王納諫》闡述的另外一個道理,那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鄒公高大美貌的身材與徐公比,得出三種相同的答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在周遭的贊美聲中,鄒公沒有陶醉,迷失自我,而是善于反思,認識自我,堅持內(nèi)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一個人能在別人一再表揚之下,躬身自省,真令人刮目相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鄒忌在問美、比美、思美的過程中,能夠敢于反思,認識自我,在阿諛奉承重重表象面前具備了清醒的頭腦,保持了高度的自知之明,與曾子的三省吾身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齊威王從鄒忌的故事中悟到的結(jié)果仍然是“自知之明”。今天,面對這位勇于納諫的齊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贊賞他的風(fēng)度。一個封建時代的帝王,面對下屬的進諫能夠虛心接納,指陳弊病,廣開言路,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等氣度和胸懷,實在令人感奮不已。
可見,人貴有自知之明,要明己之長短,知己之斤兩。不因過去有些許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實事求是地估計比較與同行之間的差距,不至于孤芳自賞,自我陶醉,唯我獨能,盲目地小瞧他人。也不會在奉承話面前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迷失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