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看一本書,名字叫做《老人與!。這本書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篇金典的中篇小說。故事非常簡單,但讀完之后,感覺意蘊卻非常豐富。
主人公圣地亞哥是一位漁夫,以打漁為生。每天都出海捕魚,可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收獲,但他依然非常樂觀,堅信自己會捕到一條大魚。圣地亞哥是一個無親無故地老頭,住在破舊的小棚子里。他唯一的朋友也只是一個五歲的小孩馬諾林,但由于圣地亞哥多日沒有收獲,馬諾林的勢利眼父母不允許他再跟著圣地亞哥,但馬諾林不僅沒有聽他父母的話,還時常惦記著這個老頭。
到了第八十五天,老漁夫圣地亞哥一早就出海捕魚了,這一次,他到了很遠的地方捕魚,這天他捕到了一只大魚,這條魚非常大,也非常難對付。他花了兩天一夜的時間才釣到這條大魚,這條魚拖上來足夠有十八英尺長!圣地亞哥一輩子都沒見過這么長的魚!圣地亞哥足以向鄰居們炫耀了!可故事到這還沒有結束
就在回家的路上,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許多鯊魚,先是一只圍攻,再是幾只幾只一起圍攻,最后到晚上是一群一群一起圍攻?衫先藳]有放棄這條魚,雖然面對的是成群的鯊魚,可他依然拿起棍,棒,叉子來對抗鯊魚。這不就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堅持不懈嗎?
可最后,圣地亞哥在和鯊魚的拼搏中,大魚的肉被鯊魚一塊一塊的吃掉,到了早晨漁夫回到家時,魚已經剩下尸骨了!可村子里的人沒有一個不對圣地亞哥釣回來的大魚所欽佩!
故事結束了,可我被圣地亞哥那勇敢,積極向上的心情所欽佩!這種向上感可不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由此,我想到了神話《精衛(wèi)填!罚l(wèi)的精神上不也和圣地亞哥一樣嗎?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老人與海》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位老人常年獨自在海上打魚。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碰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shù)和鯊魚搏斗,鯊魚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結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在生活中,我們碰到了困難,也許會迎難而上;但也會畏難止步,比如說張海迪阿姨,她小時候雙腳就已經殘廢,但是她并沒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積極、樂觀、自信的態(tài)度去挑戰(zhàn)挫折。她天天把詞語貼在床頭、墻壁上、廚房……經過張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終于戰(zhàn)勝了挫折,而且還獲得了榮譽,為祖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xiàn)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自信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笔前!當我們碰到厄運和不幸時,與其埋怨命運的不公,還不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以剛毅的態(tài)度與厄運抗爭。
老人不也是這樣的嗎?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他盡自己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斗爭。老人也說過一聲令我最難忘的話:“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當你碰到困難時,你一定不要被挫折壓倒啊!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失敗,但我們假如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fā)現(xiàn)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那才是從失敗中獲取的的收獲。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痹蚊绹偨y(tǒng)的林肯一生遭到無數(shù)次失敗和打擊。然而,他英勇卓絕。他從1832年失業(yè)后,他經過了13次競選,然而有12次的競選是失敗的。他在最后一次,也就是1860年的時候林肯終于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他終于成功了,這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他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
我們碰到挫折時,應該要勇敢面對,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我們有了這種奮不顧身、不怕困難的勇氣,就有了征服困難的精神力量。正如歌德所說的:“你若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我第一次知道老人與海這個故事是我在上學時,歷史老師課上給我們看的,但是那次是通過電腦下載電影來看的。電影中我看到了一位不服輸不放棄不相信命運的老漁夫。
故事中主要是在圍繞著老人,大馬哈魚以及大海中潛在的一系列危險。我看的這部電影是由《老人與!愤@本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拍攝的,而這本書的作者,海鳴威,他以其獨特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思維,給讀者展現(xiàn)的并不是傳統(tǒng)結局(老人勝利而歸),而是老人空手而歸,這種結局給讀者更加大的思考,這樣,讀者就會更加會注意到主人公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我想海鳴威他這樣寫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老人與海的真正協(xié)作目的不是為了告訴我們讀者這樣一個故事,而是告訴我們有這樣一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人去學習的:鍥而不舍,努力拼搏,不畏風險,改變命運。
我是在保送(2)班班主任的提示下,才到網上尋找這本書來讀的,這幾天讀了之后,在文字和人物精神上有了更多的認識,我不說是重新的認識,因為電影已經通過強悍的視覺,聽覺兩大方面為我們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故事的大概面貌,這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讀者時間上的允許范圍,但是由于電影并不是原汁原味的,而是被導演先咀嚼過,再送到我們嘴邊的精神食糧,不是嗎?讀書比看電影更能真實地完整地接近作者的內心世界。作者的內心世界即使細微,哪怕藏匿得很好,也會在其筆尖在不經意間流露在文字深處,也許這就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真正魅力。
我從《老人與!愤@本書中看到的是作者更多的對老人的心理活動和語言表情的細微描寫。這是我從看點驗的過程中難以捕捉到的,因為電影放映的時間短暫,而對于書,如果你擁有它并渴望擁有它,那么它就會成為你忠誠的奴仆,他會等待這你去讀它,它可以等你一天,一月,一年,知道你死或直到你不需要它,書它會等待你任何時候讀它的任何部分,不是嗎?
我再聯(lián)系起了我不久前在勝利劇院觀看的北京大學曹文軒教授的講座,我想起了他所說到的文章的魂,想到了他所說到的文學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我突然想到了一本書的存在意義,書的存在實不過為了表達作者的某些觀點,想法,心情,或記錄某些相對重要的內容,或其他。但是書終將成為人們要看的載體,如果書對人是無用的不如不要書。
再回眸《老人與!,我有了一種鶴立雞群之感,遍覽群書,又有多少書能想這樣,有多少書又這樣強的震撼力去感化讀者學習有種或多種人們應該具有,但缺少或是根本沒有的精神呢?
世間圖書千千萬,欲睹精良萬萬難。
迷惘徘徊難難尋,可憐依然尋尋寒。
法道無法道,書道無書道。
欲知法之妙,唯練才悟到。欲知書之好,惟讀才知道。
中學生讀雷鋒的讀后感800字
時間:2023-09-19 19:0:43初中生雷鋒故事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9 04:0:12小學生學習雷鋒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7 23:0:26五年級小學生守株待兔讀后
時間:2023-09-20 1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