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志愿一直是很多人都很注重的事情,所以近幾年關于專業(yè)的咨詢機構以及相關的各種APP也悄然走紅,服務費也隨之被抬高,但是很多人還是不知道其中行情就會被忽悠進去,所以找一家正規(guī)模式的機構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如果考生分數高出二本線40分左右,機構方應該可以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反饋出大約1-200所備選院校的名單,如果做不到這點,就只能說機構方目前的數據庫還做不到能夠完全支撐自己的部分業(yè)務的。
其次,就是反饋的備選院校中的任意院校,機構方應該可以做到在短時間內提供出該校近三年左右的歷史招生收分數據的,而歷史數據其中還要包括該校的在批次專業(yè)的招收人數、以及最低分和平均分各種分數,在依次對應數據,如果做不到這點,就只能說明該機構的在實際數據方面還不是很合格。
最后,就是在備選的院校中得出錄取的概率值,如果該機構無法算出錄取的概率值,那么明顯不足以信賴,這也是對一家機構基本的驗證手段。
如果以上三個都能夠做到合格,那么這種機構還是可以信賴的,也是有著比較正規(guī)的服務能力的,所以說一定要做好驗證,才知道是否合格靠譜的。
我們說,高考志愿的較量,主要是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決策智慧的較量,其二是信息與情報的較量。決策智慧來源于知識積累和思想高度,這里一般人無法判斷,但還是有一些客觀指標可供參考。首先,可以考察該機構成立的時間,即從事這一行業(yè)有多久了,就知道在這方面積累的廣度和研究的深度。其二,看其有沒有相應的研究成果,比如出版的圖書或者研究報告等作品。其三,考察其以往的咨詢檔案,即以往如果做過咨詢,機構都會留下相應的客戶檔案以供后面的研究和借鑒。
信息與情報這一塊,因為高考本身追求公開、公正、公平,因此信息都比較公開,關鍵是看各機構對各類公開信息的搜集、整理、研究及運用水平。同樣也可以考察其相應的數據庫、信息卡等使用起來是否準確方便。
最后,你還可以問他們一個專業(yè)性的問題,比如,現在二、三本合并后,以往的分差不能參考了,現在該如何用分數定位學校?如果能夠以你可以理解的語言清楚得告訴你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說明這機構專業(yè)水平還過得去。再者,可以問一下他們的開辦時間有多長了,有往年的案例沒有?這些都是判斷一個機構專業(yè)水平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