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多元評價,“偏才怪才”快到學校碗里來
擴寬招生渠道的背后,不難看出,如今的改革方向是,高職院校要更多通過分類招考,而非通過傳統(tǒng)的普通高考來選拔學生。
這在《意見》中可以找到佐證: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總數的一半左右,2017年將成為主渠道。
分類招考“登臺唱主角”,“怎么考?考什么?”迅速成為職教界人士討論的焦點。《意見》表明,要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yè)技能”評價方式。
“這樣的評價方式更能體現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職業(yè)性和專業(yè)性!狈秸巩嬏岣呗曇粽f到。
在馬樹超看來,過去的評價模式大多是野蠻的“一刀切”,只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但實際上,這種模式僅僅做到“表面公平”,“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本”,馬樹超說,學生的發(fā)展路徑應該是多元的,所以考察方式也應當多元化。
方展畫同樣認為當下高等職業(yè)教育招生的評價體系,“并不符合職業(yè)教育本身的規(guī)律”。他擔心,越來越多的學生整天學數學外語,完全不會動手,也難以成長為技能型人才。
“說到底,職業(yè)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該在考試中體現這樣的導向!狈秸巩嬘萌珖殬I(yè)院校技能大賽當起了例子,“現在每年搞一次大賽,拿獎的學生有免試上高職的機會,這不就說明,高職真正歡迎的學生就是這些技能型人才”。
正因如此,當《意見》出臺時,職教界人士普遍的反應是“欣喜”。
“原來是讓考試機構來選擇人,來劃考試的分數線,‘太過機械’。現在考試機構把權力還給學生和學校,讓學生和學校雙向選擇,‘從學生出發(fā)’,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和高職院校的發(fā)展!瘪R樹超對《意見》持積極的態(tài)度。
方展畫則寄希望于這個“利好政策”,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拒絕“唯分數論”,把會動手的“差學生”從考試中解放出來。用多元評價手段讓這些偏才怪才“走進高職院校碗里去”。
在馬樹超看來,《意見》還將帶來更深遠的“紅利”:對于未來有志于要接受職業(yè)教育的初中生乃至小學生來講,他們對職業(yè)生涯的重視程度會提高,“這個評價方式會反過來鼓勵學生重視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和設計,這對他們今后的成長也有好處”。
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職教界人士對評價模式提出了擔憂。鄔憲偉表示,“職業(yè)教育門類太多了,每個人讀的課程學的專業(yè)都不一樣,這個‘職業(yè)技能’到底要怎么考?它的具體考察形式仍需探索!
“不能讓這么好的一種多元化評價手段成為下一個應試教育!编w憲偉強調,評價模式一定要做到既保證公平,又堅持科學選拔。
針對職業(yè)教育領域不同類型的學生,丁金昌認為,考察方式要做到“因材施評”,要報考藝術類的學生要重點考察藝術天賦而非語數外成績,要報考工程機械的學生要看重邏輯思維,“不能用一種手段去衡量所有的學生,不同的專業(yè)一定要有不同的評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