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影片觀后感多篇范文匯總
觀看抗日電影觀后感
昨天我們全校一起觀看兩部抗日戰(zhàn)爭《紫日》、《東北歸縱隊》。
在《紫日》這部電影片中它講述的是在1945年俄國向日本宣戰(zhàn)中的一位俄國女中尉娜莎和中國農民楊玉福、日本女中學生秋葉子在逃亡路上的一切困難險阻。故事一波三折,緊扣心弦,跌宕起伏,虛實并存。在廣大的原始森林中,他們經歷幾次險難之后回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在森林中,他們因為仇恨幾次想殺對方,特別是楊玉福和秋葉子。在秋葉子遇險時,楊玉福幾次想讓她自生自滅,但由于我國思想傳統(tǒng)的深厚影響下,在復雜的心理較量下,最終還是救了秋葉子。故事虛實交換,扣人心弦,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在楊和秋葉子之間的矛盾中,反復地寫了楊的復雜心理。楊是個老實的農民,只因在日本侵略軍殘忍地殺了他的母親和他的鄉(xiāng)親后。在一次日本掃射中僥幸生存了下來,正好俄國軍隊來到,和俄國軍隊一起離開的,卻不料,陰差陽錯地進入了日本的生活區(qū),遭到日本敵軍的反抗。與娜莎一起逃亡,并找了俘虜秋葉子,叫她帶他們走出森林。于是故事就這樣精彩地展了開來。
我很佩服楊玉福,在敵人面前,他能忍下滿腔的仇恨屢次救了敵人的族人。而秋葉子的表現(xiàn)與楊玉福表現(xiàn)形成鮮明對比。秋葉子在幾次閑下中想殺了楊玉福,但沒有機會,有機會時下不了手。但令人婉惜的是秋葉子為了告訴她的族人戰(zhàn)爭平息了被她的族人殺死了。在這片電影中,三個主人公之間的所發(fā)生的所有事情都有著很好的借鑒。都反映著在當代的國家的思想傳統(tǒng):楊玉福所代表的是我國以德為思想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楊玉福運用得很好;秋葉子所代表的是日本的道德思想以敗失尊嚴為思想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娜莎代表的是俄國軍人以服從為思想。一個國家的興盛主要表現(xiàn)在國民的身上,一個國民所受的文化素質之深淺關系到國家的興盛。如果國民的文化素質不深,不會關注國家的興亡,他只會關注自己的生活是否過得好不好。
在片中我也學到了一些常識:例如說在草原上發(fā)生大火時,不要順風而逃,而是在一與火絕緣處用東西保護頭部扒以地面。
抗戰(zhàn)電影《南京南京》觀后感
1937年8月28日,上;疖嚹险緭頂D的人群中,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個大約三歲的小男孩正準備上火車。年輕夫婦背著沉重的行李。突然,一聲劇烈的警報聲伴隨著飛機的轟鳴聲響起。人群騷動起來“轟-”人們的前方已經冒起了濃煙。只聽見有一位年輕人大叫:“快跑呀!日本鬼子轟炸到這里啦!”
人群如遇到地震似地逃跑。一時間車站里只能聽見婦女的尖叫聲、小孩子和男人的叫喊聲;艁y中,年輕夫婦與三歲孩子擠散了。年輕夫婦的隨身行李也不見蹤影了。“轟-!”又一個炸彈從天而降,鐵軌斷成兩截,斷裂的鐵軌向上翹著;天橋塌下來,只見橋上的行人跌落下來。他們張著大嘴,大聲的求救聲被淹沒在隆隆的炸彈聲中。幾秒鐘的時間,昔日人來人往的上;疖嚹险境闪搜暮Q蟆
爆炸聲還在不斷的響,人已經差不多跑完了,只留下一些和家人失散、跑不動的老人和孩子。在離鐵軌比較近的一塊空地上,一個三歲小男孩坐在滿是血污的地板上哭著。旁邊躺著許多慘不忍睹的尸體,一連幾個炸彈還在小男孩的身邊發(fā)出巨響。這個小男孩的未來是生?是死?我真不敢想象。
現(xiàn)在,雖然人們已經步入21世紀,但地球上還有許多地方站或仍未停歇。戰(zhàn)爭,使別的地區(qū)孩子們失去了家園和童年,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我們渴望和平,我們希望世界不再有戰(zhàn)爭,不再有痛苦!
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觀后感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出動最強大的兵力和新式的軍事武器,向上海閘北大舉進兵,挑起了“一·二八”事變。面對日軍的暴行,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的率領下,不惜違抗國民政府的命令,堅決抗敵。
在一塊展板上,我看見了兩張圖片:一張是兩名日本官兵強行拖走一名中國市民,那個中國市民掙扎著,眼里充滿了死亡的恐懼;另一張是一位中國軍民視死如歸的堅毅神情,大刀就架在他的身后,但他卻一點也不向敵人屈服?吹竭@些,我的心也憤怒起來了,不愿意做奴隸的人們,起來吧!
當時正是大冷天,但十九路軍的三萬官兵在條件艱難的情況下奮勇抵抗,不少人脫掉上衣,揮舞大刀,和日本鬼子展開肉搏戰(zhàn)。隨后,上海市民自發(fā)組織敢死隊、情報隊、救護隊、擔架隊、通信隊、運輸隊和募捐隊,萬眾一心,支援抗戰(zhàn)。看到這些,我深深地為上海軍民們感到驕傲。因為,他們頑強抵御敵人,不管敵軍是自己的多少倍;因為,他們挺起了中國人的脊梁,槍林彈雨,保家衛(wèi)國。
我覺得中國軍民就是靠這種頑強不屈、團結戰(zhàn)斗的精神,才贏得了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經過三十多天的激戰(zhàn),日軍始終無法占領上海,5月5日,簽訂停戰(zhàn)協(xié)議。在淞滬抗戰(zhàn)中犧牲的一千九百多名英勇的官兵,永遠令人懷念。
我親耳聽過蔡醒民爺爺(蔡廷鍇的長孫)給我們講的抗日故事,我親手給仍然健在的十九路軍戰(zhàn)士帶過紅領巾,原來歷史不曾遠去,英雄事跡代代相傳,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觀看十九路軍淞滬抗戰(zhàn)展覽,更讓我明白今天的和平幸福來之不易,我們要好好珍惜這樣的美好生活。
你是否知道,因為十九路軍烈士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廣東人,再加上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也都是廣東人,所以十九路軍烈士陵園就建在廣州?你是否知道十九路軍烈士就長眠于我們水蔭路?你是否經常仰望“碧血丹心”的凱旋門?你是否清明時節(jié)給十九路烈士敬獻鮮花?
請你和我,都不要忽視這段就在身邊的歷史故事,了解它,記住它,就是最永恒的紀念!
《我的抗戰(zhàn)》觀后感
《我的抗戰(zhàn)》可以說是口述歷史,通過采訪一些抗日老戰(zhàn)士或其子女,來回顧那場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歷史。該片中的主人公很多為普通戰(zhàn)士,并且講述的應該是真實的歷史,不象電視劇那樣,演的大多為當官的,劇情也夸大太多。
在8年抗戰(zhàn)中,很多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成了難民。那時候,中國空前的團結。在敵強我弱、武器懸殊的情況下,中國只好拿人筑成長城,以空間來換取時間,盡管三分之二國土淪喪,依然堅持抗戰(zhàn)。那時候,很多人不僅面臨死亡的威脅,還經常忍饑挨餓。
在《我的抗戰(zhàn)》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有這樣兩個情節(jié):
1、李敏,一個十四歲的東北抗聯(lián)戰(zhàn)士,在突圍時與敵人相遇,在經過短暫而血腥的戰(zhàn)斗之后,很多戰(zhàn)士犧牲,部分人伺機沖出,這其中包括李敏。李敏走在前頭,后面跟著幾個抗聯(lián)女戰(zhàn)士。走著走著,李敏發(fā)覺不對勁,在齊膝深的雪中費力轉身往后看,發(fā)現(xiàn)幾個黑點,還發(fā)現(xiàn)了敵人的騎兵---后面的戰(zhàn)士被俘了。她趕緊躲入一樹叢中,往雪里邊鉆,能鉆多深鉆多深,這時她已顧不上冷了。敵人上來了,她的心跳到了嗓子眼。還好敵人沒有發(fā)現(xiàn)她。確信日偽軍走遠后,她爬了出來。在路上撿到了一只老鼠,她把它放進了口袋里,她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餓的時候只有雪。東北,天黑的早。她忽然聽到了狼叫聲,并且不是一只,她很害怕,心想,今天晚上估計自己要做狼的美餐了。忽然她想到別人教她的,碰到狼后敲擊樹可把狼嚇走。她拿起樹枝使勁敲起樹來,狼果然被嚇跑了。她到了一個自認為安全的地帶,燒著了火,將剛才拾的老鼠烤了烤,吃了,她覺得很香。(如果現(xiàn)在你發(fā)現(xiàn)在你碗里,有一只老鼠,不僅你吃不下去,原先吃的也會吐出來。)在樹林里強捱了一夜,天亮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屋,她跑向那個小屋,想暖和暖和,休息休息,但快到跟前時,一個日本人出來了,她胡亂打了一槍,掉頭就跑,敵人沒有追上。找了幾天,她終于找到了其他的抗聯(lián)戰(zhàn)士,戰(zhàn)士們向她迎過來,而她終于支撐不住,暈倒了。
2、一名戰(zhàn)士(八路軍還是國民黨,叫什么名字都忘了)被日本人俘虜后,敵人嚴刑拷打,逼他說出情報,他沒有說。最后敵人決定處死他,時間定在1945年8月14日。這一天,首先是他的戰(zhàn)友被帶了出來,執(zhí)行了絞刑。他還記得他的戰(zhàn)友臨走時,對他說,我先走了。輪到他時,那天行刑的喝多了,晚來了一個小時,時間改在了第二天的下午。(處決犯人一般在下午2點到4點。)不知他是以怎樣復雜的心情度過的那一天。誰知第二天中午時,太陽旗降下了,日本投降了,戰(zhàn)俘都被放了,他獲得了新生。以后他把8月15日作為自己的生日。
日本投降后,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中國沒有索要賠款。據(jù)說是周恩來認為,侵華戰(zhàn)爭是日本軍國主義發(fā)動的,責任應由日本政府來負。而如果索要賠款,就會轉稼到日本老百姓頭上。對于這樣的觀點,我很不贊同。日本是由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組成的,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將它們隔裂。日本兵有幾個是貴族子弟?還不都是普通老百姓。不僅應讓日本賠,還應該讓他賠個傾家蕩產,使他永無侵略他國的能力。
為在抗日戰(zhàn)爭中死去的300萬將士和2000萬人民致哀。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