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財政部的統(tǒng)計,近8年來,我國科技研發(fā)資金投入已經接近3萬億元。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學術成果和技術創(chuàng)新并不盡如人意。在基礎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領域,我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差距明顯:目前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不到科研支出的5%,遠低于創(chuàng)新型國家15%以上的比例。不用說中國科學家與諾貝爾獎等國際重要科研獎項屢屢失之交臂,即便是寫出了數(shù)量不少論文的科研成果,其質量也不容樂觀: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統(tǒng)計顯示,我國每篇國際科技論文被引用次數(shù)平均6.92次,而這一數(shù)據(jù)的世界平均值為10.69次。
科研經費監(jiān)管失控,“跑冒滴漏”流失嚴重
近年來,隨著科研經費的增加,不少人把科研經費當做“唐僧肉”,“跑冒滴漏”嚴重,甚至有人想方設法中飽私囊,最終鋃鐺入獄。
那么,巨額的科研經費是如何通過層層審計監(jiān)管,最終被人貪腐流失的呢?記者對近期一些典型案例進行了梳理:
虛列勞務費用——9月至6月,曾任北京郵電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的宋茂強在擔任北京郵電大學“面向新型網絡應用模式的網絡化操作系統(tǒng)”子課題的團隊負責人期間,利用審批和分配科研資金的職務便利,伙同他人,以虛列勞務人員名單的方式,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央財政資金68萬元私吞,被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
收集發(fā)票沖賬——原山東財政學院“微山旅游規(guī)劃”和“傅村鎮(zhèn)旅游規(guī)劃研究”課題組,以差旅費名義分37次報銷各地到佳木斯的單程火車票1505張,金額28.36萬元,占2008年至該項目撥入經費57萬元的49.75%。
借殼套現(xiàn)——原浙江大學水環(huán)境研究院院長陳英旭,利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苕溪課題”總負責人的職務便利,采用編制虛假預算、虛假發(fā)票沖賬,編制虛假賬目等手段,將國撥科研經費900余萬元沖賬,劃撥到自己實際控制的“殼公司”賬戶上。
面對觸目驚心的科研經費貪腐案例,不少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
成考錄取分數(shù)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