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我們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不是回到耳提面命的舊教育方式。在現代社會環(huán)境之下,維護我們的尊師重教傳統(tǒng),需要是對教育工作的實際支持,讓老師有為師的職業(yè)尊嚴。
最近,媒體上接連爆出“女教師與女生互毆”、“大學課堂租人上課”之類的新聞,讓師生關系這個老話題重新走向公眾視野。
師生打架這樣的新聞固然雷人,網絡媒體熱炒之后也足夠轟動,但對于一個擁有近1500萬名教師、52萬所學校、2.57億在校學生的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教育體系來說,這些個例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會很快涌起,也會很快消退。對于教育問題的嚴肅討論,不能從極端的實例引申,這是科學方法的需要。但在現實當中,我們卻不能忽視極端事例影響輿情,進而對于教育產生負面影響。
師生矛盾的極端事件固然偶發(fā),但這些事件的背后,卻是師生關系淡化,甚至在一定范圍內惡化的現實。老師抱怨學生不懂得尊重,常常在與老師交往的時候顯得沒有規(guī)矩,對于紀律和知識也缺乏必要的敬畏;學生也抱怨老師不夠投入,除了按部就班地上課,對于學生的心理和生活關懷不夠多。
而對于師生關系問題的解決之道,除了借鑒先進革故鼎新之外,還有一個路徑——回到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氐竭^去的美好時代,解決當下的現實問題,這是人們在面對社會問題時的普遍心理訴求。這種心理訴求是從孔子渴望恢復周禮時候就存在,雖然它在實際生活中很難完整實現,但卻讓人們在心理上有一種莫名期許。
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傳統(tǒng),這一點無可辯駁,也被世界所公認。對于教育來說,教師受普遍尊重,學生都懂禮數,教育生活規(guī)則有序,這一點確實讓人向往。但我們卻不能忽視,這種規(guī)則和秩序的均衡是建立在教師是“天地君親師”社會權力之一的基礎上,教育活動承擔的教化大于科學、知識熏陶職能上,不加吸收地照搬,其實并不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需要。
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刻舟求劍式的恢復傳統(tǒng),固然不可取,但尊師重教卻是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如何在這個變革的時代重塑我們的尊師重教理念,讓我們教育工作持續(xù)煥發(fā)生機而不是混亂,應該在以下四點努力:
首先是信任。社會整體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教育工作者不再是社會上唯一掌握知識的群體。媒體也好,家長也好,似乎都能對于教育問題展開批評討論,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但社會和公眾也要更多地認識到,教育和醫(yī)療、法律等一樣是一項嚴謹的工作,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要對教師這個職業(yè)和精神保持適度的敬畏。
其次是理性。學習而不是盲從,這是現代教育的一個基本理念。在這方面,教師和學生都已經在努力適應自己的新角色,理性的教育必然是告知而不是灌輸,是疏導而不是強制,是提醒而不是管教,是互動而不是被動,這樣的教育過程是靠知識贏得為師的合法性,也從而贏得尊重。
再其次是尊重。“教師”一詞所代表的不只是一個神圣的稱謂和高尚的職業(yè),而且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有生活壓力、事業(yè)追求、職業(yè)困頓,有熱情,同時也會沮喪。尊重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紅燭贊”,而是為教師們建立一個促進教師職業(yè)發(fā)展、提升全體教師整體社會地位的堅實平臺,以此贏得他們自己的個人成就、職業(yè)榮耀和社會尊崇。
最后是平等。知識有落差,教育才有可能。但在人格上,教育必須是平等的。人格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基礎,教育上人格的平等,是塑造優(yōu)秀社會人格的前提條件。學生尊敬老師,是在知識和品格上的尊敬,回過頭來,教師對于學生,則更多地從愛和關懷給予回報。沒有平等,尊重就可能是卑躬屈膝,就可能是口是心非,這樣的表面禮數是對于教育精神的最大破壞。
維護我們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不是回到耳提面命的舊教育方式。在現代社會環(huán)境之下,維護我們的尊師重教傳統(tǒng),需要的是對教育工作的實際支持,讓老師有為師的職業(yè)尊嚴,也需要社會、公眾、媒體對于教育事業(yè)多一些平和的關注。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