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更新:2023-09-14 05:23:01 高考升學網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是一首七言古詩,是宋代最著名的詩人蘇軾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孤山幽曠的景色,寫出了僧人淡泊的生活,下面是這首詩的原文以及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原文: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作者:蘇軾
天欲雪,云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
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
道人之居在何許?寶云山前路盤紆。
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團蒲。
天寒路遠愁仆夫,整駕催歸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
茲游淡薄歡有余,到家?如夢遽遽。
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注音:
tiān yù xuě ,yún mǎn hú ,lóu tái míng miè shān yǒu wú 。
shuǐ qīng chū shí yú kě shù ,lín shēn wú rén niǎo xiàng hū 。
là rì bú guī duì qī nú ,míng xún dào rén shí zì yú 。
dào rén zhī jū zài hé xǔ ?bǎo yún shān qián lù pán yū 。
gū shān gū jué shuí kěn lú ?dào rén yǒu dào shān bú gū 。
zhǐ chuāng zhú wū shēn zì nuǎn ,yōng hè zuò shuì yī tuán pú 。
tiān hán lù yuǎn chóu pú fū ,zhěng jià cuī guī jí wèi bū 。
chū shān huí wàng yún mù hé ,dàn jiàn yě gǔ pán fú tú 。
zī yóu dàn báo huān yǒu yú ,dào jiā huǎng rú mèng jù jù 。
zuò shī huǒ jí zhuī wáng bū ,qīng jǐng yī shī hòu nán mó 。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翻譯:
天空將降瑞雪,湖面上陰云密布;層疊的樓臺與青山,隱隱約約,若有若無。我漫步山中,溪水清清,直見水底的石塊,游魚來往,歷歷可數;幽深的樹林沒個人跡,只聽到鳥兒喧鬧相呼。今天是臘日,我不在家陪著妻子兒女,說是去尋訪僧人,其實也為的是自樂自娛。僧人的禪房坐落何處?喏,就在那寶云山前,小道狹窄,彎彎曲曲。孤山獨自聳立,有誰肯在這里結廬?只有僧人,道行深厚,與山相傍護。到了,那紙窗,那竹屋,幽深而又暖和,惠勤與惠思,裹著僧衣,正在蒲團上打坐。天寒路遠,仆夫催著回家,告別時,還未到黃昏日暮。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樹木都籠罩著煙云,一片模糊;有一只野鶻,在佛塔上空盤旋回互。這次出游雖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著快樂。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剛從夢中醒來,那山中狀況還歷歷在目。我急忙提筆寫下了這首詩歌,恐怕稍有延遲,那清麗的景色便從腦海中消失,再也難以描摹。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字詞解釋:
⑴臘日: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十二月一日,有的說是十二月八日。孤山:在杭州西湖;萸凇⒒菟迹壕鶠橛嗪既,善詩。
⑵明滅:依稀模糊,似有若無。忽隱忽現。形容樓臺山巒。
⑶鳥相呼:一作“鳥自呼”,言鳥相和而鳴,如自呼名字。
⑷名:名義上。道人:有道之人,此指和尚。
⑸寶云山:在西湖北面,有寶云寺。
⑹團蒲(pú):即蒲團,和尚坐禪的用具。
⑺晡(bū):申時,黃昏之前。
⑻云木合,云和樹迷蒙成為一片。
⑼野鶻:屬鷙鳥類,飛翔迅疾。浮圖:佛塔。
⑽?(huǎng),恍惚。遽遽(jù):驚動貌。
⑾亡逋(bū):逃亡者。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背景: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憤怒,讓御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蘇軾于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派往杭州任通判。同年十二月,蘇軾游孤山訪惠勤惠思后作此詩。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賞析:
這首詩分入山和出山兩個片斷來寫,而以訪惠勤、惠思貫穿連綴。
首起點出時間地點。二僧結廬孤山,孤山在西湖邊,所以詩從西湖展開,說自己在一個昏沉欲雪的日子出行,見到西湖上空滿積著陰云,低低地壓著湖面,西湖邊上的樓臺與重重疊疊的青山,籠罩在煙霧之中,若有若無。這樣,抓住氣候特點,略加點染,展現了一幅光線黯淡的水墨圖,朦朦朧朧。接著,詩人眼光從遠處拉回,寫近處山中,水流清淺,人跡不到,只有鳥兒啁哳宛囀。雖是近景,因為極靜,又顯出了山的幽深。同時水清、無人,又與節(jié)令、氣候相關。
以下詩入題,寫訪僧。先寫未見僧人所居時,說明自己臘日不和妻子兒女團聚,特地入山訪僧,是為了陶冶性情,自我娛樂。僧人住在山中,山路盤曲紆回,正是自己想去的地方。“紙窗”二句,寫見到僧人所居后。僧人所居只是紙窗竹屋,僧人則擁褐而坐。輕輕點染,寫出景物的幽曠與僧人淡泊的生活,揭示了僧人高尚的品藻;詩人訪僧的經過,與僧人的交談,就隱藏在會心之處,不寫而寫了出來;同時,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也是不言而喻的了。
“天寒”句起寫回程。天寒路遠,所以天未晚就回家。不說是自己要回去,而說是由于僮仆相催,又點出自己與二僧談得很投機,依依不舍。出山一看,只見云木回合,野鶻盤旋在佛塔之上。云木合,說雪意更濃,垂暮光線更昏暗,樹木隱在迷霧之中;野鶻盤空,又在迷離之中點染一二清晰之景,使畫面饒有深趣。這一景色,與起首四句相呼應而不重復。
結末四句,寫到家后的感受。“歡有余”應接前“實自娛”而來,說明不虛此行,游之樂及游之情都表達了出來,自己的人生觀及僧人的清凈無為也得到了再次肯定。而火急作詩,更加深了自己的歡快感。“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不僅寫了自己的心情,也是蘇軾文學創(chuàng)作觀形象的表達。蘇軾作詩強調敏捷的觀察力及翔實的表達能力,善于捕捉一瞬間的情感與景物,這首詩也正體現出他的創(chuàng)作特色,從各個角度描繪出景與情所具有的獨特的詩情畫意。
此詩的用韻也顯示了蘇軾詩嫻熟的技巧。詩除了少數幾句隔句用韻外,通首一韻到底,音節(jié)暢美自然。清紀昀批說:“忽疊韻,忽隔句韻,音節(jié)之妙,動合天然,不容湊拍,其源出于古樂府。”其中“孥”、“遽”等字都是險韻,尤為難得。
個人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