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wǎng) > 數(shù)據(jù)相關 > 正文
長治現(xiàn)在是幾線城市呢?很多網(wǎng)友對長治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城市排名及介紹。
長治是五線城市。
【地理位置和面積范圍】 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平均海拔1000米,地處太行山之巔,有“與天為黨”之說,史稱“上黨”,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在這里留下“上黨從來天下脊”的美麗詩篇。長治市地處北緯35°49'—37°07',東經(jīng)111°59'—113°44'。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東西長150千米,南北寬140千米,總面積為13955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8.90%。2018年11月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后,市轄區(qū)面積2631.3平方千米。
【地質(zhì)地貌】 長治市域主要由長治盆地及其周邊山區(qū)兩種地貌單元組成。武鄉(xiāng)—襄垣—潞城—壺關以東的中山區(qū),主要為下古生界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區(qū);襄垣—長子縣之間的長治盆地,主要為新生界松散堆積的紅土、黃土分布區(qū);武鄉(xiāng)—沁縣—屯留—長子一線以西的低中山區(qū),主要為上古生界碎屑巖地層分布區(qū);太古界變質(zhì)巖、中元古界長城系石英砂巖及石炭系鐵鋁巖僅零星分布。地層出露總厚度約11500米。
長治市地處黃土高原東南緣,從全市整體地貌看,山巒起伏、地形復雜,總體呈盆地狀。最高點為沁源縣太岳山主峰之一,海拔2541米,最低點為平順縣濁漳河出境處,海拔標高380米,最大切割深度為2161米。長治市地貌大致可分為山地、丘陵、盆地、河谷4種類型。2016年,長治市土地總面積13955.2平方千米,其中平川占15.9%,丘陵占33.4%,山地占50.7%。
【建置沿革】 長治古稱“上黨”,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據(jù)沁源縣華坡遺址考古證明,舊石器時代這里已經(jīng)有人類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中后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在這里充分發(fā)育。禹分天下(中原地區(qū))分九州,境內(nèi)屬冀州。殷商時為黎國,屬冀州。春秋時赤狄人曾建潞子嬰兒國,后并于晉國。戰(zhàn)國時,韓首置上黨郡,后歸趙國,治所在長子。
秦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上黨郡即為其中之一,轄區(qū)涵蓋晉東南全部及晉中一部分。東漢沿用秦制,上黨郡屬并州。建安十八年(213),上黨郡入冀州!
三國魏黃初元年(220),上黨郡復歸并州。西晉永興元年(304),上黨郡屬前趙,建興中(313—317)歸后趙。后上黨郡歸西燕。太和五年(370),苻堅滅燕,上黨郡入后秦。太元十一年(386),慕容永稱帝于長子,上黨郡歸之。北周建德七年(578),分上黨郡置潞州(是為潞州建置之始),上黨郡屬焉。州得名,因潞子之國。
隋開皇三年(583),上黨郡廢,移潞州于壺關。大業(yè)元年(605),改潞州為上黨郡,隸冀州。唐武德年間(618—627),改上黨郡為潞州,并置都督府。開元十七年(729),以玄宗歷試嘗在潞洲,置大都督府,并置上黨郡。開元二十一年(733),潞州、上黨郡屬河東道。大歷元年(766),置昭義軍。五代后唐莊宗初,置潞州。梁末帝時(913—914),改為匡義軍,歲余,唐滅梁,改為安義軍。后晉(936—947),復為昭義軍;后漢、后周(947—960)因之。
宋代,太平興國初(976為元年),改昭義軍為昭德軍,后為潞州。元豐年間(1078—1085),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黨郡、昭義軍,隸河東路。建中靖國元年(1101),昭義軍改為威勝軍。崇寧三年(1104),復為隆德府,后為昭德軍。金代(1115—1234),潞州隸河東南路,天會六年(1128),置潞南遼沁觀察處。
元代(1206—1368),潞州屬晉寧路。初為隆德府(行都元帥府事)。太宗三年(1231),復為潞州,隸平陽路。
明洪武元年(1368),沿用元制。初,潞州隸行中書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隸山西中書省,九年(1376),隸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二月,升潞州為潞安府,設潞安兵備,分巡冀南道,治潞安。
清代,沿用明制,潞安府治今長治城。
中華民國元年(1912),實行省、道、縣3級制,廢潞安府,原潞安府所領各縣均屬冀寧道。同年4月,于今長治市置潞澤遼沁鎮(zhèn)守使署;民國5年(1916)改為潞澤遼沁營務處。民國13年(1924),撤銷營務處。民國19年(1930),撤銷冀寧道,各縣直隸山西省。民國26年(1937),山西省政府(閻錫山政權)置第三、第五專區(qū)。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以太行、太岳山為依托,建立抗日根據(jù)地。
1945年10月8日,長治解放。當月中旬,長治市(縣級)建立,隸太行四專區(qū)。1946年6月,長治市升格為地級市,直隸太行區(qū)。1950年3月,長治市改為長治工礦區(qū)(縣級)。1952年3月,工礦區(qū)復為長治市,并恢復為地級市,由長治專區(qū)代管。1953年7月1日,長治市改由山西省直轄。1958年,長治專區(qū)改為晉東南專區(qū),代管長治市。1971年,晉東南專區(qū)改為晉東南地區(qū)。1975年,長治市復由山西省直轄,設城、郊兩區(qū)。1983年9月,長治市轄城、郊兩區(qū)和長治、潞城2縣。1985年5月,晉東南地區(qū)撤銷,晉東南地區(qū)所轄平順、壺關、黎城、屯留、長子、武鄉(xiāng)、沁源、襄垣、沁縣,劃歸長治市領屬,長治市轄2區(qū)11縣(市)。1992年11月,經(jīng)山西省政府批準,長治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成立。1994年,潞城縣正式撤縣設市,隸屬長治市管轄。2015年2月,長治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
【水源特征】 長治市地跨海河、黃河兩大流域。其中,海河流域面積11103平方千米,占79.9%;黃河流域面積2793平方千米,占20.1%。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濁漳河、清漳河、衛(wèi)河和黃河流域的沁河等。濁漳河是上黨人民的母親河,在長治市境內(nèi)河長364.2千米,其南源、西源、北源三大支流及干流流經(jīng)全市除沁源縣以外的11個縣市區(qū),流域面積10035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72.2%。沁河在長治市境內(nèi)河長98千米,流域面積2283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16.4%。全市有流域面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97條。辛安泉是山西省第二大巖溶泉,水量豐沛,水質(zhì)優(yōu)良,是長治市重要的水源。2016年長治市辛安泉水源地被水利部列入全國重要水源地名錄。泉域面積10950平方千米,涵蓋長治市除沁源縣之外的11個縣區(qū),以及晉中市的榆社縣。泉水出露于長治市潞城、黎城、平順三縣交界地帶。2018年,辛安泉域范圍內(nèi)有巖溶水井340眼,泉水流量為3.52立方米每秒。
【生物資源】 長治市境內(nèi)有野生動物243種,其中,獸類6目15科4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金錢豹、原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種:石貂、青鼬、水獺、獼猴;省重點保護動物4種:刺猬、復齒鼯鼠、飛鼠、小麝鼩;鳥類16目40科177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4種:黑鸛、金雕、大鴇、褐馬雞;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2種:黃嘴白鷺、白琵鷺、大天鵝、鴛鴦、蜂鷹、鳶、蒼鷹、雀鷹、松雀鷹、大鵟、普通鵟、禿鷲、白尾鷂、游隼、灰背隼、燕隼、紅角隼、紅隼、雕鸮,縱紋腹小鸮、長耳鸮、短耳鸮;省重點保護鳥類13種:蒼鷺、池鷺、金眶鸻、鹮嘴鷸、普通夜鷹、星頭啄木鳥、黑枕黃鸝、藍翡翠、白頂溪鴝、黃腳三趾鶉、四聲杜鵑、小杜鵑、紅翅旋壁雀。爬行類3目7科15種。兩棲類1目3科6種。
長治市植物資源以針闊混交林為主,夾雜有灌木和草本植物。沁源靈空山保存有二三百年的天然林群落。經(jīng)濟林木主要是木本糧油和水果林。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核桃楸、紫椴、刺五加、水曲柳、漆樹、脫皮榆、刺楸、流蘇樹、黨參和桔梗等二十余種。
滁州現(xiàn)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xiàn)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xiàn)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xiàn)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