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思想的合流都經過長時間的摩擦與碰撞,最后才可以互相吸收達到目的。儒家思想與法家思想,兩者皆為中國古代的重要思想,在中華文明數(shù)千年的法治建設中,這兩種思想,既有碰撞,又有融合,在其中,在這之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儒法兩家的理論之爭在“百家爭鳴”的基本景觀中尤為突出,引起后世廣泛地關注。
從本質來說,二者是同一政治謀求,即追求天下一統(tǒng)大格局的志向境遇。以禮治國或者以法治國只是治理國家的兩種不同方式。兩者的出發(fā)點是以保持統(tǒng)治者黨的統(tǒng)治地位和政治地位為前提的,共同點出發(fā)點是儒學與法家融合的重要條件。
在中國政治,宗教的統(tǒng)一下,加入沒有皇權的容許,一個觀點的存在將成為一個難題,更遑論它的發(fā)展與壯大。儒法結合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秦、漢兩個時期,都獨得了當權皇帝的偏愛。政治實踐的地位為沖突中的二者融合提供了具有現(xiàn)實性的歷史平臺。雖然法家非常重視嚴懲,但并不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卑鄙和不分青紅皂白。
我們只把嚴格的法律當作穩(wěn)定社會的工具。讓法律發(fā)揮主導作用,成為社會的主要管理者。儒學反對法治和懲罰,提倡道德教育,傾向于影響,主張減刑,但同時決不放棄刑法的意圖。法家?guī)锥染芙^以禮治國與以德治國,明顯的排斥儒家學說。然而,反觀儒家并沒有排斥法律,而是主張?zhí)岢椭C之美它的真實思想,只是以禮教為主、以刑為輔而已。
儒家和法家兩家學者都強調君臣有別。雙方都主張君君臣臣,主張君臣不平等且兩家都把國君視為國家權力的最高象征,也是國家權力的來源和象征,這可以歸咎于人的統(tǒng)治。正如一些學者所說的,“從現(xiàn)代的立場?看,法家的人治也不亞于儒學。
不同的人,法家是法、術、勢是平等的,并努力通過強制力達到目標。儒學強調道德教育,只強調德化人!倍呒嫒,取長補短,并在以下的幾個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沖突與融合。
dna水解后得到的產物是什么
時間:2023-09-16 21:0:39invention可數(shù)嗎
時間:2023-09-13 09:0:04地球大氣層從低到高依次是
時間:2023-09-18 07:0:54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時間:2023-09-21 15:0:08